轴承脂硬化为水泥状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多因素共同作用机制,按失效严重程度排序分析如下:
一、基础油氧化聚合(主因)
热老化反应
当轴承工作温度超过润滑脂滴点30℃以上时,基础油发生氧化缩聚反应,生成高分子胶质物,导致润滑脂稠度不可逆增大:典型表现为:- 锥入度下降>50单位
- 基础油黏度增加200%以上
金属催化效应
铁、铜等金属离子加速氧化反应,在水泥机械等重载设备中尤为明显。
二、稠化剂结构破坏
皂基分解
复合铝基脂在水分和高温作用下发生皂基水解,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,后者进一步聚合形成硬质沉淀。机械剪切失效
高速轴承(>10,000rpm)导致稠化剂纤维断裂,润滑脂结构崩塌后重组为致密硬块。
三、污染加剧硬化
四、解决方案建议
润滑脂选型优化
- 选用聚脲基或复合磺酸钙基脂(工作温度范围-40~180℃)
- 基础油优先选酯类合成油(氧化稳定性比矿物油高3倍)
维护措施
- 每500小时检测润滑脂锥入度变化(允许下降≤20单位)
- 轴承箱密封改造(防尘防水等级IP65以上)
恒星科技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油品采购:https://www.china-hxhg.com 电话:189 3730 1188 微信同号